学术界并非一片净土。近几年与学术欺凌有关的悲剧,令人痛心。比如,西交大的杨宝德,武汉理工的陶崇园,同济大学的陆经纬等。
2021年5月, 有学者发布了一项研究(预印本),专门调查了学术欺凌的现象。
高校这座象牙塔内的学术欺凌,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
1 研究简介
1) 定义
学术欺凌(Academic Bullying)是指来自学术上级的持续敌对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嘲笑、威胁、指责、侵犯隐私、以及对升学和职业发展的干扰,包括抢占作者贡献,负面学业评价、威胁取消奖学金等。
参与调查的研究者描述了他们的感受:
“他会因为一个小错误对我大吼大叫,逼我离开实验室,我这么做了……”
“一年后我才意识到PI告诉我上厕所的时间只有45秒是不合适的,这侵犯了我的隐私。”
“我打算忽视这个人一段时间,但他对我的攻击又开始了,结果我出现了耳鸣,我去实验室之前经常呕吐……”
2) 方法
共1904个研究者参与了调查,主要为博士后和研究生,涵盖了生命科学(18.9%)、社会科学(13.8%)、化学(9.3%)、工程学(8.5%)、神经科学(7.6%)、分子生物学(7.2%)和物理科学(5.4%)等领域。
3) 主要结果
▲不少研究者报告他们经历(84%)或目睹(59%)过学术欺凌,或两者兼而有之(49%)。
▲研究者报告自己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主要有:
给我一个糟糕/不公平的职位推荐(48.4%),
威胁要取消我的职位(51.9%),
放任/鼓励其他人欺凌我(53.7%),
取消资助或受到类似威胁(43.4%)
在不承认我的贡献的情况下在论文/专利中使用我的数据(36.8%)
……
▲欺凌者都是谁?
主要来自PI ,也有可能来自行政人员、同事或更高地位的人。
排名较高的大学更可能出现学术欺凌——42%的遭遇学术欺凌的人来自世界前100大学。
▲谁被欺凌?
女性报告被欺凌的可能性更大,但性别差异的统计结果并不显著。
留学生报告受到学术欺凌的频率与国内统计差异不显著,但被欺凌的程度更严重(威胁取消签证、长时间停留在实验室、侵犯著作权等)。
▲遭受欺凌的人会怎么做?
研究表明,遭受欺凌的人最有可能使用回避策略来应对(64%),只有29%的人向他们的机构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害怕被欺凌者报复是使用回避性策略的主要原因(60.5%)。
2 遇到学术欺凌怎么办?
Science官网的Careers栏目发表过一篇文章:Dealing with bullies and jerks in science
作者Alaina G. Levine在文章最开头写道:
“……不幸的是,科学一旦牵扯到人类,我们就必须得面对一个事实——一些人是混蛋,一些人是恶霸,一些人是骚扰者,一些人是令人反感的行尸走肉,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吸走我们灵魂中的生命。”
作者紧接着为受到欺凌的研究者提供了几个建议:
第一,识别和确定欺凌行为,关注自己的感受,相信直觉
第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
第三,加强自己的身心防御,不要被粉碎自信
第四,记录遭遇的一切,注意时间、地点、日期、证人、事件等
第五,行动起来。相信自己,坚定反抗,清醒离开
最后, Alaina G. Levine谈到,理智考虑不同的选择有什么后果,并与自己信任的人秘密地讨论这种事。你要清楚认识到你的职业生涯不需要受制于一个恶棍。要谨记,The price of doing science should not be your soul(科研的代价不应该是你的灵魂)。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
编译/婷婷
参考资料:
[1] Moss,Sherry and Mahmoudi, Morteza, STEM the Bully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Abusive Supervision in Academic Science (April 10, 2021). Available at SSRN:https://ssrn.com/abstract=3850784
[2] 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21/06/dealing-bullies-and-jerks-science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