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关掠夺性期刊的负面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不过,很多人觉得这类期刊的破绽太明显了,自己不会上当。
真的如此吗?我们总结了3个误区,看你有没有中招:
1 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不会坑
很多掠夺性期刊没有被知名数据库收录、也没有影响因子,很难让作者上当。
但如果它有影响因子呢?
PlagiarismWatch曾在2015年报道过,巴西的期刊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当时的影响因子为0.764,后被剔除出SCI数据库)专挑中国人下手,和代写机构一起大肆捞钱。作者们不仅被代写机构坑了一波钱,还被期刊坑了一波发表费。最后文章也没了,纷纷被撤稿。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过忧虑,收录于JCR白名单或中科院分区等目录的期刊依然是可信赖的选择。
2 我有多年发表经验,不会被坑
对于有发表经验的作者来说,被忽悠的难度很大。但就掠夺性期刊层出不穷的手段以及扩张速度来看,还是要提醒一下:
首先,经验丰富并不等于万无一失。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报道过犹他州大学一位著名儿科教授无意中向掠夺性期刊提交手稿的事件,并评论:这是个可怕的教训,如果一个有经验的教授都能成为牺牲品,那任何人都有可能。
其次,掠夺性期刊的名称经常“碰瓷”正规期刊,很难分辨。比如:
山寨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正规期刊: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最后,掠夺性期刊已经逐渐渗透到著名的数据库。有分析表明,知名学术数据库Scopus(爱思唯尔旗下)上已经混入了3%(约16万篇)的掠夺性期刊的论文。
而且,掠夺性期刊还在不断更名和更换出版商,数量也在增长,需要作者保持警惕。
3 就算投错了,我不交钱或者撤稿就没事
那有作者要问了,如果不小心投错了,我不交钱,赶紧撤稿,是不是就坑不到我了?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掠夺性期刊在收到作者的文章后,就算你没有交钱,还是会发表出来。如果想撤稿,也没什么用。这导致作者将文章重新投稿到正规期刊时,被质疑重复发表。这种后果,比无意间发了预印本严重的多,毕竟现在很多期刊是可以接受预印本投稿的。
2019年4月3日,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以误导作者、隐瞒高额出版费、拒绝作者撤回文章的请求为由,对一家出版商作出5000万美元的法庭判决。(案例来自:AAMC官网)。
总的来说,选刊投稿时仔细一些,别抱侥幸心理,更不要“病急乱投医”去相信所谓的文章代写代发。
多个心眼,总比多个“发表事故”强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
编译/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