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写的怎样,看讨论就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
讨论承载着解释结果、分析原因、表达观点、提供建议等多个作用,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难关。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憋出来的讨论其实是照猫画虎,凑字数,不能细读。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讨论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呢?
1 讨论的一般结构
一般来说,讨论可分为三个单独的段落:
1) 引入段。这一段落主要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一般会以客观的陈述语句作为起始句。
2) 核心段。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讨论或阐述什么问题?
(2)可以推荐什么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3)有哪些新的、不同的和新颖的问题?
(4)我们的研究将如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核心段的开头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结果。
3) 结尾段。谨慎而有根据地展示研究的优点。研究局限性要学会“押题”,提前对审稿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提供解释(但也不要太实诚,给审稿人送把柄)。最后,需要强调未来的方向或潜在的应用。
2 如何撰写讨论的核心段落
这是讨论最难的一部分,也是很容易成为作者们凑字数的地方。
具体的写作策略可参考Öner Şanlı等人(2013)提出的“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
Şanlı, Ö., Erdem, S., & Tefik, T. (2013)
具体来说,作者要根据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排序,并为每项结果构建一个段落。每段开头都有一个客观的介绍性句子——“我们发现了什么?”随后,根据目前的文献,对这一发现进行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前人研究的作用是解释或加强你的发现。每一段应包含支持或反对所讨论主题的意见,深入分析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矛盾的方面。通过对比正反的实验结果可以使得作者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使论文更加有说服力。
另外,对于没有任何支持证据或不明确的结果,不应写。而且除非需要,否则不应重复结果一节中提出的具体数值。
3 撰写讨论的常见误区
1) 关于文献的引用
在撰写讨论部分时,最重要的错误之一可能是引用太多的参考文献。要记住,我们不是在写评论文章,而应该只讨论与这一段有关的结果。
另一个重要的错误是提供没有关联、错误、低质量的引用。比如二次引用、故意回避某些重要的但对自己不利的文献、引用掠夺性期刊的文献等。
2) 回避谈论局限性或负面结果
对于研究中潜在偏见的来源、内外部有效性的威胁、实施干预的障碍以及研究设计中固有的问题等方面避而不谈。
3) 夸大了发现的重要性
就一项研究如何充分解决重大问题发表夸张的、过于宏观的陈述。
总的来说,写讨论的目的是让我们的研究结果既自信又诚实。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公众号,获取更多的SCI论文写作资料。
编译/婷婷
参考资料:
[1] Şanlı, Ö., Erdem, S., & Tefik, T. (2013). How to write a discussion section?. Turkish journal of urology, 39(Suppl 1), 20–24. https://doi.org/10.5152/tud.2013.049
[2] https://plos.org/resource/how-to-write-conclu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