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埃米编辑】。关注埃米编辑,写作投稿更容易~如有论文润色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哦~
论文盲审是一种学术评价机制,旨在提高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般送审时间为3-4月份。在这一机制中,评审者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不知道作者的身份信息,从而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论文盲审的结果有时能够决定学生是否拥有参加答辩的资格,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毕业时间。
不同高校对盲审成绩的要求存在差异,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应当仔细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以确保论文符合标准并获得更好的评价。然而,部分学生却面临着一种较为离谱的情况,专家的评价不专业、或者不同专家对同一篇论文的评分差异极大,有的专家给出A等或90多分,有的专家却给予D等或40多分。甚至有时会出现专家评价相反的情况,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厦门大学一位博士生反映,她已通过教育部送审和答辩的论文,顺利通过导师推荐、校内组织5位专家评审后,卡在了校外专家双盲评审环节。收到的评语中有错字和病句,表述疑对论文已完成答辩不知情,不同校外专家评价反差大。从评语看,似乎评审本身对论文的研究领域存在偏见。他们质疑匿名校外专家的专业性,以及认定办法整体上的不合理。6月申请复核后无果,在网上发文曝光后,12月中旬厦大已联系她,提出她可将论文重新送审。
浙江的一位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盲审中,两位专家分别给了他90分、56分,给分相差34分,而且一位专家的评阅结果是“同意答辩”,而另一位专家是“不同意答辩”。但学生的导师觉得学生写得不错,所以强烈建议他向学校提出申诉,导师还为此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离谱至极”。
盲审的分差大,有可能是不同老师的评价标准不同,这应该是比较普遍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专家带入了主观情绪,那学生就有点冤了。
一个广西网友说,当时他们组两个都没通过盲审,导师觉得不可思议,就亲自去了解了情况,原来那个专家当时心情不好,就胡乱给了低分,后来导师直接通知他们论文通过了。
1 盲审分差大或没过,该怎么办
盲审的本意是对研究生质量进行把关,可这不意味着盲审制度就一定没有漏洞,有人呼吁修改“一票否决制”。但作为学生,面对盲审分差大或没过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及时和导师沟通,寻求导师的意见,然后找准盲审没过的原因。
★ 盲审专家的原因:申诉。前提是对自己论文有信心,确定某个盲审专家不公正。每个学校对申诉的要求不同,具体可以咨询学校负责送审的部门。
★ 论文的原因:按照盲审意见重新修改论文,同时进一步对论文内容进行完善,积极准备下一次送审,延期答辩。
2 论文送审前的注意事项
当然盲审顺利是大家都所期盼的。在论文送审之前,需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思想态度:面对盲审时,不能太过自信,要给自己留足时间来应对变数。早做准备,精雕细琢,对自己的论文负责。
格式审查:查看论文格式、图表格式、参考文献是否符合要求,按照学校官网参考格式进行撰写。
全文内容:逻辑结构明确,研究主题清晰,创新点明确,语言通顺连贯,注意引用文献的相关性和文献级别。摘要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性认知,好的摘要可以让评审老师的印象直线上升。
PDF转换:送审多数为PDF版本,Word转换成PDF时,要保证图片清晰度。
通读全文:全文修改好后,打印成纸质版通读全文,仔细检查,纸质版比较容易发现格式上的错误。也可以请其他老师同学帮忙检查错误。
盲审就像开盲盒,有时候需要一些运气成分。但大家也不必过多焦虑,毕业论文只要选题合理、逻辑清晰、且工作量足够,基本都可以满足毕业的要求。大多数盲审专家都会给出中肯的建议,并同意你进行答辩。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盲审,毕业顺利,每一份真诚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gEbeMAiS0hGFpiUUf_YGXA
[2] https://mp.weixin.qq.com/s/AUlVEyhvTQeir-SKBBc_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