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关注微信公众号,写作投稿更容易~如有论文润色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哦~
在投稿过程中,作者署名和顺序的调整是个敏感问题。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期刊对论文真实性的质疑,甚至被怀疑有学术不端问题!
下面这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IF=8.1/JCR Q1、中科院2区)的文章,就因为“未经允许变更作者信息,且没有提供合理解释”而惨遭撤稿!
在论文发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需要变更作者,比如:
■ 学生投稿前没和导师商量清楚,交上去后要删掉或调顺序;
■ 某位作者因个人原因不愿继续合作了;
■ 返修时,补充实验、数据或图表,有了新增贡献者。
这时候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可以变更作者呢?又有哪些雷区不能碰呢?
1 返修阶段能改吗?
可以。论文仍处于修改阶段,还没公开发表,此时变更作者相对容易。但要注意:
1) 查看期刊规定
◆ 投稿须知一般会说明返修阶段是否允许更改作者信息。
◆ 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证明新增作者对论文有实质性的贡献,并由编辑审核批准。
2) 取得所有作者的同意
需要所有原始作者书面同意(电子邮件、信函),如果添加/删除作者,也要确认该作者知晓且同意,确保没有争议。
3)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不能轻易改动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变更较为敏感,随意改动可能会让期刊怀疑作者的诚信,影响论文的评审和录用。
4) 注意署名顺序
新增作者一般按顺序往后排,不建议随意调整顺序,而且改的时候要和所有作者协商好,避免后期争议。
2 稿件接收/录用后能改吗?
难度很大,除非必要,建议不要折腾。
■ 通讯作者可以给编辑发邮件申请试试, 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编辑才会考虑变更。
■ 在编辑考虑这一要求期间,稿件将暂停出版。
3 稿件上线见刊后能改吗?
基本没可能了。
■ 除非是Proof阶段,出版部门弄错了作者信息,可以写邮件反馈,核实后会修改过来。
■ 如果论文已经正式发表,经过编辑批准的变更申请都会发布勘误(Corrigendum)。
变更作者不仅会增加期刊、出版社的工作量,还容易留下不够严肃、负责的印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投稿前务必一次性确定好作者信息,避免反复修改。 如果确实需要调整,也要先了解清楚期刊规定,按流程办,谨慎对待,以免影响论文发表呀~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回复“礼包”,免费领取100+写作投稿资料包和投稿问题30问。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319922042562
[2] https://www.elsevier.com/connect/behind-the-byline-identifying-and-addressing-authorship-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