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论文需要“讲故事”?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天生就爱听故事!想想看,你是更喜欢读一本干巴巴的流水账,还是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
好论文和好故事其实是相通的:它们都逻辑清晰、有冲突、有悬念,让人忍不住想一直往下看。
用讲好故事的方式写论文,不仅能牢牢抓住审稿人和读者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轻松理解你研究的价值!
2 好故事的套路是什么?
回想那些我们看过的好电影,基本上都离不开一个套路:
主角一开始生活过得挺顺的,吃吃喝喝没啥波澜;
直到某天,他突然遇上事儿,有麻烦了!
为了解决问题,主角开始行动;
过程起起落落,让我们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终于事情迎来关键转折,可能是一场紧张的对决,也可能是一群人大团圆;
问题顺利解决,主角的生活焕然一新……
这个套路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理解事物的逻辑,有一个共同的叙事结构,结构包含了主角、背景、紧张感、行动、高潮和解决六要素。
那么,如何把这个结构套用到论文上呢?

3 故事六要素
1) 故事主角——论文的研究对象
故事主角就是这整个故事情节围绕谁展开。
论文的主角不是我们研究者,而是你的研究对象。
它可能是具体的研究群体(动植物、人),也可能是某个现象事件,或者是理论模型、材料等等。故事不能脱离主角,论文也是。
2) 故事背景——论文的研究背景
就像看电影,我们都要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的事情。例如,电影《唐探1900》讲的就是发生在1900年旧金山的故事。
论文中也要交代清楚研究领域的背景、领域内前面学者做了哪些相关的研究,然后慢慢聚焦到你自己的研究问题,这就是你论文中的引言部分。
3) 紧张感——研究问题(研究缺口)
电影里没冲突就没看头,论文没研究问题也会很空泛!
所以在引言的结尾,一定要明确提出你的研究问题(也就是研究缺口),这是抓住读者兴趣的关键。
4) 行动——研究方法与结果
电影会讲主角为了解决问题采取了哪些行动?
在论文中这部分对应的就是方法与结果部分,这里不是单纯地记录实验步骤,而是展示你研究的过程。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用了什么工具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果,一步步带着读者接近真相。
5) 高潮——论文的核心结论
这是故事中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在论文中就是你要亮出你的核心发现了,直接回答前面提出的研究问题。
6) 解决——讨论与展望
问题解决了,然后呢?主角的生活是否有变化,总得简单说说吧。
在论文中,你要解释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推动领域发展的,以及未来还有哪些方向值得探索。这就是你的讨论与展望部分。
但是光有要素还不够,好的故事还有三个共同点。
4 故事三要点
1) 主题——标题、摘要、关键词
故事得有中心思想,论文也得有灵魂!用一句话标题、一段凝练的摘要、3-5个精准的关键词,清晰传达论文的核心思想。
2) 时间顺序——论文结构
故事有时间发展顺序,论文也有对应的顺序。
按照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IMRaD结构来陈述;它对应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这意味着什么?”。逻辑顺了,读者理解起来更轻松。
3) 目的——研究的意义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传达什么内容?是给读者启发还是警示?
写论文则是这篇研究想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它能为学术界贡献什么新知识?有什么理论或实践价值?这一点一定要理清楚了。
下次写论文前,可以先想想看:
● 论文的主角是谁?
● 背景交代清楚了吗?
● 紧张感(研究问题)明确吗?
● 行动和高潮有力吗?
● 解决部分有深度吗?
● 主题、顺序和目的都清晰吗?
用这个框架来梳理你的论文,你会发现,写作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一次带领读者共同探险的精彩旅程。快去试试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回复“礼包”,免费领取100+写作投稿资料包和投稿问题30问。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smb0210-139
[2]https://www.socialsciencespace.com/2018/06/how-to-tell-a-story-in-your-research-paper/
[3]https://risingresearcheracademy.com/scientific-storytelling-key-to-compelling-manuscript-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