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到一个新选题,都觉得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一查文献,心凉了半截,这怎么好像全被人研究透了啊?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做研究能碰上直接给你明确方向的导师,算是运气很好了,偷着乐吧。
大多数情况是,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你先自己找找方向,整理几个选题发给我看看”。
然后你辛辛苦苦查资料、列提纲,发过去之后,就没了……已(未)读不回,人也找不到了。
等到论文都快写完了,老师突然来一句:“这选题不行,都老掉牙了,怎么不早点问我?”
经历过这些的朋友们,咱们隔空握个手。既然大家都在这条路上摸索,那下面这些找选题的思路,或许能帮到你。
1 把数据库挖深
在埋头查文献之前,先问自己一句:我要研究的主题是教育、健康还是科技?
把这个范围先框定下来,再想想是不是要聚焦到特定的人群、地区或时间段。这样找资料的时候才不容易跑偏。
只知道用知网不够前沿,但只依赖WOS和谷歌学术也可能遗漏重要研究。
● 可以在学科专属数据库里进行检索。例如学教育可以看ERIC,学心理学就逛逛PsycINFO,医学类用PubMed……
● 还可以在诸如White Rose University Consortium这类的大学联盟资源库里搜索,可能会有新发现。
搜索时多尝试用不同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位词,甚至反义词都可以;还能加上AND、OR、NOT等布尔逻辑符,组合多个关键词,让检索更精准。
重点关注近3年的综述文章和高质量实证研究,更好地了解当前研究趋势。
找到一篇关键论文后,可以顺着它的参考文献,向前找源头;也可以看谁引用了它,查看最新研究,这样完整的知识脉络就有了。
特别要留意那些结论相互矛盾的研究,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往往藏着新研究的切入点。
而且要仔细阅读论文的结尾部分,作者通常会直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相当于为你提供了清晰的选题思路。
这里有个小技巧是,可以多和AI工具对话来拓展思路,让它帮你挖掘潜在的研究方向、寻找创新点。不过AI的建议只能参考,一切还是要靠你的学术积累来做判断。
记得随时记录下阅读时闪过的灵感,这些碎片想法可能在未来大有用途。
2 找到研究的缺口
1) 换个理论视角
现有研究是不是一直围绕着那几个经典理论展开。那你可以尝试换个理论框架,或者把其他领域的理论拿过来用用,角度一变创新也就有了。
2) 换个研究方法
要是发现这个领域清一色都在用问卷调查,那你做个质性访谈、实验设计或案例分析,也可以选择把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3) 换个研究对象
很多研究总盯着固定群体,例如乡村教师、大一新生……范围不够大,代表性可能不足。你就可以将群体样本进行扩大,或者研究边缘群体或特殊群体,这样价值就出来了。
4) 换个研究地点
有些现象在一线城市已经被研究得很深入了,你可以尝试把目光对准三四线城市或乡村地区,换个研究地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5) 补充实际证据
有些话题讨论得多,但实实在在的一手资料却很少。这时候你去做访谈、搞调研,收集真实案例,那你的研究就会有分量得多。
6) 跟上时代变化
时代发展太快了,三、五年前我们哪能想到无人汽车真的在街上到处跑。研究也一样,几年前的研究结论很可能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环境。把老问题放在新的技术环境、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就是很好的创新。
7) 挑战潜在假设
每个领域都有大家公认的观点,例如“经验越丰富效率越高”,但真的一直是这样吗?有时候,恰恰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共识”,限制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主动质疑这些共识,探索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成立、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失效,往往就能发现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3 判断选题价值
说到底,我们找一个新题目,是希望它能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可以从下面这几个点判断:
1) 认知价值
你的研究能不能回答一个之前没人能说清的问题,或者为一个还没有结论的争论提供新的证据,填补知识空白。
2) 实践价值
研究结果能不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某个社会现象,是不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或者改进了现有的工作方法。
3) 理论/方法价值
你的结果是在支持一个主流观点,还是验证或挑战了现有理论。即使理论不新,但研究方法有创新或改进,也是有意义的。
其实真的没有被研究透的选题,只有没挖深的角度~
就像大家都研究“咖啡”,有人研究成分,有人研究适宜生产的环境,有人研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人研究对打工人的提神效果,角度不同,价值各异。
关键是多花点时间多读文献,认真分析现有研究,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片小天地!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回复“礼包”,免费领取100+写作投稿资料包和投稿问题30问。

参考资料:
[1] https://philscholar.com/how-to-identify-research-gaps/
[2] https://libguides.polk.edu/researchbasics/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