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编辑对资深科研学者的写作经验进行总结,帮助提高写作效率。
平常读文献或发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期刊除了常规发表的正刊以外,还有特刊/专刊/增刊,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对刚开始写论文的作者来说,制定写作大纲可以帮自己理清思路,更好地组织想要表达的内容,顺利迈出论文写作第一步。
作者可能会好奇一个问题:被接收的论文和被拒稿的论文到底有哪些区别?从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增加接收概率呢?
很多作者可能有这样的体验:读了很多文献,但写综述的时候总感觉不像是在写文献综述,更像在写文献总结。如果引用方面不注意,甚至会成为文献综抄。我们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相信对你有帮助哦~
回复信写得好不好可以说直接影响文章的命运。除了参考固定的套路或模板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有效提高回复信写作技能呢?
摘要的字数限制一般在150到250字之间,篇幅较短,所以每个单词都要有价值。虽然摘要不能代表作者的全部手稿,但一份写作不够认真的摘要却给了编辑和审稿人拒绝的可能性。所以大家要尽量把摘要改好后再投稿哦~
对研究生来说,以自己的学位论文(大论文)为基础,重新撰写成一篇期刊论文(小论文)发表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大论文和小论文有哪些区别?将大论文转换成小论文有哪些策略呢?
虽然有些审稿意见乍一看是相互矛盾的,但经过深思后,可能发现其中的共性和根本问题,这样就比较清楚该怎么改文章了。
很多期刊会要求作者避免用“第一次发现”、“首次证明”等措辞表达研究创新点。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能合理突出研究价值、又显得严谨谦虚呢?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局限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它可能与研究设计、样本量、时间限制等因素有关。作者要学会局限性的写作方法,让自己的研究“瑕不掩瑜”。